2)第303章 出谋划策_戍边五年,震惊南下巡视的朱元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变色的人才。

  宫二十八:

  “书生杨荣,给几位先生请安!“杨荣躬身道。

  那名大红袍老者赶紧将他搀扶起来,微笑道:“两位跟我来吧!”

  杨荣跟着一名鸿胪寺的官员,从人群中排成一排,朝着皇宫的方向走去。

  所谓的御路,其实就是给皇上准备的一条路,只有在科举考试中,才能进入其中,除此之外,没有人能够进入其中。

  杨荣大踏步的走在皇城大道上,心中却是激荡不已,从今天开始,杨荣将真正踏上仕途,他将再也不是那个不争气的师傅徒弟,他将会在朝廷中,为师傅出谋划策!

  “多谢主隆的恩典,臣杨荣!”

  杨荣行完礼,退到了左边。

  接下来,就是甲乙三名的宣读,同样三次,甲乙二名正是与朱拓有过一面之缘的陈安,丙三名则是史靖通,二人同样在御路之上,拜谢皇恩。

  直到黄昏,典礼方才告一段落,殿外有乐手弹琴,以刘三吾为首的百余人,又一次三拜九叩,然后由三甲第一的三人,向朱元璋请安。

  听一听朱元璋的演讲。

  “不用客气,快请起。“朱元璋在宝座之上,对着杨荣一举手。

  杨荣恭敬的站了起来,目光落在了皇上的身上。

  他这辈子,都没怎么见到朱元璋,只听说他的皇帝,英明神武,才华横溢。

  不过,传言中还是有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那位君王冷酷无情,手段残忍。

  “你能够成为这一届的魁首,肯定有些不凡的地方。现在我奉天意为大明朝君,就要保天下太平,要让天下人都有田地可以种田,有工作可以赚钱,不至于吃不饱穿不暖,更要安定,不为山匪,不为兵戈,如此方能问心无愧。”

  “我努力了三十年,民风虽好,但是这个梦想还是没有实现。江山也是多事之秋,又是洪涝,又是干旱,又是兵变,又是民变,我倒要请教一下,你可有个治理国家的良策?”

  杨荣闻此,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

  这位朱元璋的开山祖师,似乎是在向他请教。

  不过,杨荣可不会无的放矢。

  谢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就是一个读书人,考上了状元,被朱元璋看中,朱元璋笑着问他该怎么办,谢晋很是兴奋。

  一夜之间,他就拟好了一份《太平十策》,呈到了皇上的面前,在上面,他慷慨激昂地阐述了大明的政令、民生、兵权等诸多问题。

  朱元璋对这句话非常赞赏,说得非常好,以后就别说了。可是

  而后下旨,令其回国十年,思索为官之道!

  因此,他必须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政策,才能让皇帝不高兴。

  杨荣也不是傻子,他想了想说道:“如今大明太平,国泰民安,国泰民安,这是我近百年来从未见过的盛世。虽然也有一些小问题,但都是一些官员搞出来的。我们这些读书人,只需要围绕着皇帝,按照皇帝的旨意行事,就能将大明治理的井井有条。”

  朱元璋愕然,疑惑地望向杨荣。

  按照常情,这些尚未入仕的读书人,脑子里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朱元璋本以为杨荣会滔滔不绝地说上几句,把明朝现在的问题给说出来。

  结果一见面就被夸了一通。

  果然,他是朱拓的徒弟,和他一起学的,都是从他这里学来的。

  一时之间,朱元璋也不知是喜是怒。

  不过,杨荣也知道,他不可能一直讨好皇帝,皇帝可不是那么好忽悠的,所以,他很快就给朝廷提了一个意见,那就是要维护民脂民膏。

  朱元璋问道:“生存的权利是什么?“

  “这些都是王爷说的。我以为,活着的权利,就是要保证人民的温饱。至于官员,不是看他们的赋税有多高,而是看他们治下的居民有没有被奴役。

  请收藏:https://m.bis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