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063章:南国陶都_我在北大学考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卡片,陶是陶,罐是罐,泾渭分明,互不干涉。

  然而,苏亦却不是这样,他把这些东西都组合起来。

  他用一张桌子,把河宕人使用的陶器,按照使用功能组合排列在一起。

  陶器如此,石器也是如此,甚至骨器也是如此。

  按照功能来组合,这种就是组合排列,没啥特别,后世的博物馆陈列展都是如此,然而,七十年代,国内的陈列展览还在起步阶段,苏亦随意的一个小改动都是引领策展潮流。

  组合排列是如此。

  叙事型展览也是如此。

  前者很容易呈现,后者的呈现却不容易。

  比如,他在河宕人的部分,就从人类起源的阶段去解说河宕人。

  所以,整个单元展览看下去,就是一部人类进化史。

  然而,他对整个策展的尝试。

  并没有局限在这个方面。

  他在展示河宕遗址发掘过程,也用叙事学的角度去诠释。

  不过,他对叙事学的运用,更多是针对某个展览单元或某件展品进行叙事性展示。

  这些展示属于局部叙事,而非整体叙事。

  比如,河宕人化石,他其实也采用局部叙事的方式。

  直接把人类起源嵌套在整个单元。

  其实,他这个策展创意也不是独家的,他的创意是来自于前世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的基本陈列。

  整个基本陈列展,就由“西汉南越王二代赵昩墓遗址本体展示”和“南越珍藏——西汉南越王墓出土文物陈列”两部分组成。

  直接将赵昩墓出土文物分为南越文帝、美玉大观、兵器车马、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宫廷宴乐等六个展示单元,着重展示文物的外观造型与艺术、科技价值。

  其中,在玉器单元的设计中,就直接弄了一个动画短片《玉的旅行》,通过玉出昆仑、玉龙喀什河、河床掏玉、集市交易、玉入阳关、长安集市、玉匠制玉,玉入岭南、南越宫廷、南越成器,等系列事件来说明。

  直接把玉的产地、交易与制作等一系列的过程进行了概念化的叙述。

  这就是文物展示中的局部叙事。

  不过很显然,河宕遗址并没有特别代表性的玉器出品。

  苏亦想要弄一个河宕版“玉的旅行”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河宕遗址没有玉。

  但陶器却特别多。

  河宕遗址一万平的发掘面积就出土四万多块陶片,仅仅是遗址第三文化层就有一万多片,满目琳琅的陶片堆满了祖庙工作站的库房。

  这种情况下,苏亦要不突出河宕遗址的陶器,就太白痴了。

  要知道佛山石湾是可是有着“南国陶都”的称呼。

  所以,苏亦在弄了一个“河宕人”之人类起源系列之外,又弄了一个“南国陶都”的前世今生系列。

  只不过现场不可能有动画版本,这也难不倒苏亦。

  没有动画,就手绘。

  之前手绘那么多图片了,也不介

  请收藏:https://m.bis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