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章:改良印刷术_逍遥小神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报纸可就是海量。

  再说了,这得需要多少人抄写?”

  抄写……李天顺一拍脑门儿,差点儿忘了,这个时代还没有活字印刷术。

  “学生觉得,只需要将雕版印刷改良一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李天顺道。

  “如何改良?”聂贤不解的问。

  “老师,翰林院可有专管雕版印刷的人?如果有学生想见见。”李天顺道。

  没办法,谁让自己出了办报的主意,还得把印刷术改良一下,好在自己上小学时帮老师排过铅字,知道活版印刷大概是啥回事。

  “当然,翰林院就是负责这事的。”聂贤对着门口的仆人吩咐:“去把印书局的编修张良叫来。”

  仆人刚要走,李天顺又跟着道了句:“请他带一块现成雕版来。”

  仆人看了眼聂贤,见聂贤点点头,这才快步向着外面跑去。

  不大一会儿的工夫,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夹着一块木板从门外走了进来,正是那位叫张良的编修。

  他先对着聂贤、岳华峰和张志伟施礼,然后又冲着李天顺点点头道:“见过李捕快。”

  聂贤有点纳闷的问:“你们见过?”

  张良回道:“刚才下官也去了文华殿,李捕快的算术造诣令人佩服。”

  聂贤的脸上闪过几分自豪:“那我就不给你们介绍了,是这样,天顺有改良雕版印刷的想法,故才把你叫来。

  天顺,有什么话你和张大人说就是。”

  李天顺答应一声,先把张良带来的雕版要来看了看。

  没错,这东西就是上一世在博物馆里见到的雕版印刷,好像工艺还被评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工艺是先在平滑的木板上,粘贴好抄写工整的书稿,雕刻工人用刻刀按上面的字雕刻出凸出的阳文。

  印刷时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就留在纸上了。

  看到李天顺拿着木板翻来覆去看着,张良问:“李捕快,不知你准备如何改良?”

  李天顺并没回答这个问题,将木板还给张良道:“张大人,我认为雕版印刷有四个最大的缺点,想和大人探讨一下。”

  缺点,还四个……张良用怀疑的眼神看向李天顺。

  自己掌管翰林院书局已有十余年,对雕版印刷的各个环节早已驾轻就熟,这个李天顺的诗词和算术厉害他承认,但要说对雕版印刷有研究他可不信。

  李天顺笑了笑继续道:“第一是刻板费时费工费料。

  第二是大批木质书版存放不便,无法远途运输。

  第三是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这也不算是什么缺点,自从有了雕版就历来如此。”张良道。

  在他看来这些都是雕版印刷应有的特点,与缺点无关。

  看着张良固执的表情,李天顺也不急,继续道:“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印制新的文章,张大人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这倒是,不过我们可以多派人手,不分昼夜篆刻。”张良还是保持着固有思维。

  李天顺又笑了笑,开始启发式教学:“如果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字,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

  印制时就把所需的活字固定在一起,为了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使用。

  至于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也可以随制随用……”

  张良的表情从不耐烦,开始向着认真倾听迅速转变……

  请收藏:https://m.bis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