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5章 备倭都司!错的人不是你!_大明第一莽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东登州水城,总督备倭都司府。

  大明永乐六年,太宗文皇帝为抵御倭寇、加强海防,在登州水城设立有山东总督备倭都司府,掌管山东沿海军政事务。

  早自元至元年间,山东沿海已多有倭寇侵扰,大明洪武、永乐年间,山东沿海的倭寇不减反增,活动更加频繁。

  倭寇抢财劫粮,掠人伤民,不但给沿海居民造成了极大困扰,也对大明与日本、朝鲜的外交、军事、经贸活动产生了恶劣影响。

  因此山东备倭都司应运而生,不过因为大明王朝上到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都将北虏视为心腹大患,所以防御重心主要也放在北虏上面,以致于洪武初年沿海卫所体系并不怎么样。

  哪怕到了现在这正德朝,那满朝公卿还敢在那儿叫嚣,“北虏是心腹大患”、“倭寇是疥癣之疾”,只能说他们没有住在这海边,没有被倭寇劫掠屠戮过,因此可以站在朝堂之上说话不腰疼。

  直到洪武三十一年之前,山东沿海仅有乐安卫、青州左卫、莱州卫、登州卫、宁海卫等卫,且兵员多不足配额,与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相比,山东海防力量显得非常薄弱,这就给了倭寇以可乘之机。

  主要原因,还是山东半岛三面环海,拥有长达约两千五百公里的漫长海岸线,这漫长的海岸线及其东突入海的地理环境使得山东的海防极为困难,极易成为倭寇袭击的对象,在大明山东六府中,登州、莱州、济南和青州四府辖有临海区域。

  终至洪武末年山东沿海地区共有十二个卫:乐安卫、青州左卫、莱州卫、登州卫、宁海卫、安东卫、灵山卫、鳌山卫、大嵩卫、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七个守御千户所,以及多个备御千户所、寨、巡检司等。

  尽管山东沿海布置了如此众多的卫所,但仍无法阻挡倭寇的侵扰,比如永乐四年倭寇侵袭威海卫,六年又大肆杀掠成山卫、大嵩卫、鳌山卫。

  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山东海岸线漫长,沿海各地卫所事权不一,不便统一调度,从而给倭寇以可乘之机。

  为此,山东备倭都司和“海防三营”(即墨营、登州营、文登营)便应运而生,以便统筹山东沿海备倭事宜。

  此刻这座备倭都司府前,站着乌泱泱一大片官员,有文官也有武将,甚至还有宦官,再正常不过的大明政治格局,武将勋贵——文臣缙绅——宦官阉人,不管走到哪儿都有这三方势力互相掣肘制衡。

  不过这山东地界上面的三方势力,此刻面对大明中山侯,却是全都跪地行礼。

  因为,汤昊这一次没有来虚的,而是摆出了钦差大臣的派头。

  奉旨钦差,巡行天下,代表的是大明天子。

  所以这些一应官员,当然要叩拜行礼。

  汤昊本来就是钦差大臣,

  请收藏:https://m.bis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