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3章 纸终究包不住火_外科教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封面文章,空前绝后呀。

  而且杨平这种文章全是做机理研究的,在生物医学领域,论出成果,结构研究比机理研究要容易很多,所以结构研究的发文章比机理研究的也要容易很多,这是公认的。

  做结构的大牛有时候可以一两年搞一篇cNS,但是做机理研究的很多终其一生挤不出一篇cNS。

  杨平现在所有论文都是医学原理性研究,也就是,放到别人身上,一辈子有一篇,已经算是集才智、勤奋与运气于一身。

  “怎么弄?请一对狮子来三博热闹几天?”

  夏院长摆摆手,摸出一颗药丸塞进嘴里,含糊地说:“算了,人家都不想刺激我们,怕我们老骨头经受不了,将横幅和官网的数字改一改吧---,让院办跟省厅打个电话,把我去省厅的会议推掉,我要缓一缓,现在全身不得劲。”

  综合外科门诊现在十分忙碌,以张宗顺为首的老专家忙得精疲力竭。

  他们是三博医院最迟钝的一群人,暂时还没有接到消息,主要是太忙,没时间看手机,而且好多人也不关心群里乱七八糟的消息。

  像张教授这种手机玩得顺溜的,现在正忙得不可开交,手机在口袋里还没摸过。

  心脏外科的老专家曹震山教授原来是阜外医院的心脏外科教授,被张宗顺教授拉到三博医院,曹教授到南方试着生活几个月,发现不错,于是决定留下来发挥余热。

  “老张,这样下去不行,你看今天我看了差不多一百个号,百分之八十不是什么高难病例,在普通门诊可以解决,这样是浪费医疗资源呀,我们综合外科定位是高难病例,你看,什么感冒都往这里挤。”曹教授抱怨。

  张教授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我和杨教授正商量这个问题,咱们是不是取消门诊挂号,采用转诊制度,以后我们所有门诊病人必须由其他医院同行转诊。”

  一顿牢骚之后,曹教授说:“不过今天真有个高难病例,14岁的孩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特别严重,跑了南都省几家医院,都说要上帝都阜外医院或安贞医院,家属是南都省人,听说我们综合外科很厉害,跑来碰碰运气,我还没有答复病人,告诉他明早给他们答复,不知道杨教授能搞定不?”

  “从理论上讲,完全没有问题,只要是手术,杨教授就没有拿不下的,但是我也得问问他本人,或者你直接问问也行,在我们综合外科微信大群里直接问。”张教授个人觉得没问题。

  曹教授的担心也不是没有理由,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要么药物治疗,要么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一般效果不佳,而手术治疗需要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创伤大、难度高,手术视野局限,经验缺乏的医生也难以在切多切少之间达到精准的平衡。

  而且这个病例而且非常严重,风险太高,曹教授认为,只有阜外和安贞才行,其他医院根本做不了。

  “这些娃娃还乱发什么?”张教授盯着手机微信看。

  “大神再发神威,一次爆发9篇cNS---现在新闻都是标题党,弄得骇人听闻,其实内容什么都没有。”张教授抱怨道。

  请收藏:https://m.bis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