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7章 严肃!_外科教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项基础技术的进步,可以带动无数周边技术的发展,有了新型的数字人做支撑,接下来的生物3D打印技术才可以大放异彩。

  骨骼、肌肉肌腱和韧带数字器官建立之后,标志着相数字人的支架已经确立。

  巨型计算机的机房正在修建,所以何教授暂时还是借用南都理工的巨型计算机建模,在屏幕面前,看着旋转的数字人支架,何教授心里百感交集。

  何教授从读硕士研究生开始,就一直在研究数字人,他参与了项院士的第一代数字人研究,后来的博士及博士毕业后工作,全部在研究数字人,数字人贯穿他的整个研究生涯。

  现在新型数字人的计划已经实现一部分,这样下去,整个新型数字人完成也指日可待,他们将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功能数字人的团队。

  第一篇论文已经在《细胞》上发表,他们也尝试在《科学》和《自然》上发表文章,最后,最为关键的成果论文将发表在大家自创的期刊《医学》上。

  下一步的目标是建立数字心脏,一颗在虚拟数字世界可以搏动的心脏。

  心脏建立之后,就是建立整个数字人的血液循环。

  工程很大,异常艰苦,但是何教授的团队没有一个人离开,即使已经毕业的博士也留下来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

  项老院士激动地眼睛湿润,没想到有生之年,还可以看到功能数字人实现,曾经在他眼里,这是暂时不可能实现的计划,要实现也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

  功能数字人一旦实现,意味着中国的数字人计划将遥遥领先世界。

  项院士和何教授心理明白,要不是杨平提出精微解剖的概念,又提供海量的精微解剖数据,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建立这种新型的数字人,杨平既为他们提供理论指导,又提供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如果他们自己来积累,需要数十年才有可能得到。

  科学研究很多时候必须经历试错的过程,试错的成本有时候是巨大的,很多科学家可能终其一生在试错中,无法没有找到正确的路线。

  锐行公司的生物3D打印设备也在研发之中,两千多名研究员,通过各种渠道将几乎世界上所有的生物3D打印机买来拆解研究,进行逆向工程,通过逆向仿制出第一代样机,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不断改进。

  终于,最新一代技术开始拥有自己的创新技术,其中最大的进步是使用无基质打印技术。

  但是这项技术还不成熟,停留在理论阶段,无法做到实用,首席工程师陈智带着工程师们正在进行技术攻关,一旦获得成功,这种生物3D打印技术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世界上其它所有生物3D打印技术都必须利用基质作为支架来维持目标形态,然后细胞是镶嵌在支架上,这是因为这种打印机只能简单塑造形态,不能模拟细微结构,比如细胞与细胞,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连接方式,它们无法模拟。

  说到底,这种技术就是照猫画虎,只能画个样子,不能画出内部的东西。

  这也是目前生物3D打印出来的器官无法用于移植的原因,只能用于一些诸如药物实验等功能要求简单的场景,因为它不是真正的器官,只是像器官而已。

  锐行医疗研发业务最核心的项目就是生物3D打印技术,这是未来医学界的制高点,是基础设备,是医学生物技术里的光刻机。

  请收藏:https://m.bis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