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四章 开战(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伴随着大顺使节团抵达法国,对法国不利的坏消息,便开始接踵而至。

  跟着大顺使节团一起抵达法国的,首先是印度的坏消息。

  英国人在夺取了孟加拉之后,立刻南下。法国认为英国人在孟加拉纠缠,后方必然空虚,出兵想要攻占英国的城堡。但英国人在孟加拉赢的过于顺利,得到了孟加拉骑兵的支援后,迅速南下,全歼了屯兵于坚城之下久攻不克的法国在印度的最后一支机动野战部队。

  至此,法国在印度的局面,彻底失控,杜普莱克斯创造的战略主动权彻底丧失。更可怕的是法国完全丧失了野战能力,五个城市被英国一个个攻破,只剩下最后一个本地治里,还在死撑。

  法国海军几次和英国海军交战,在印度,势均力敌。

  但问题是堡垒被破,大顺又拒绝法国海军去锡兰或者马六甲进行补给、修整,只能退回到毛里求斯。

  基本上可以说,法国在印度,已然全面失败。

  在欧洲大陆。

  坏消息也是不断传来。

  腓特烈二世用标准的“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打”的战略,在反普同盟军的空隙中,连续打出来两场天才级别的战术胜利,直接扭转了之前几乎要完的战略态势,稳住了普鲁士的局势。

  也凭借自己的战术能力,为自己赢得了统战价值。一笔190万两的补助金,迅速从伦敦抵达了柏林。

  对普鲁士来说,这场任你几路来我只一路打的战役胜利,让普鲁士活了下来,也让之前想搞“机会主义,在俄法动员之前一波攻下布拉格、歼灭奥地利野战机动部队以促成和谈”,结果碰了个大钉子被奥地利击败的腓特烈二世,从半年多的迷茫、颓废、甚至准备绝望自杀的状态中重拾信心。

  对英普同盟来说,这场战役,更是直接扭转了英国国内的态度,促成了英国内部的战略统一。

  之前的马翁被攻陷、失去地中海的事儿,让英国内阁倒台了。

  而英国内部对于战争战略的分歧,仍旧还是那个根本问题:你乔治二世,到底是英国国王?还是汉诺威选帝侯?你是英国人?还是德国人?

  保汉诺威不保英格兰?

  纽卡斯尔公爵内阁的倒台,使得威廉·皮特所代表的“小爱国者”们,正式踏入了政治舞台。

  本来,在台下的时候,皮特的主要任务,就是狂喷政府、狂喷国王,说国王的心都在汉诺威,并不是个合格的英国国王……他们的“小爱国者”称号,也是这么来的。

  皮特看的很清楚,他自己说的:在下院的威望和力量来自全国的影响,全国的影响一般产生于反政府活动。

  所以他之前一直忙着反政府,以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力,就等着老内阁倒台。

  伴随着腓特烈的这两场天才的战术胜利,威廉·皮特凭借全国的影响力,升任国务

  请收藏:https://m.bis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