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七章 下西洋后的下西洋(二)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更复杂的意识。

  这些士兵基本不怎么识字,也基本都不是好人——这年月,没有符合传统意义的“守法的好人”,不会出现在锡兰的矿井里,三成身上有血案、四成原本是朝廷认证的贼寇非头目的成员、剩下三成多半也是在松苏改革中家破人亡被迫逃亡者。这和欧洲那些去殖民地的人差毬不多,比如北美,也多是违反《信奉国教法》的异端,在本国混不下去的。

  就像赵立生这样的,你说让他为了军饷、为了退役后能够在南大洋授田、为了在战场上发财让他来当兵,肯定可以。

  要说为了朝廷、为了陛下……他全家差点被朝廷坑死,亲哥被刘钰的盐政改革弄得去了黑金矿差点死了,自己把自己当奴隶卖到了锡兰,那也着实说不通。

  不过他们没啥文化,却不代表他们笨,很多当兵的智慧还是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

  洗完澡之后,晚上吃了饺子和八宝饭,第二天衣服干了开始收拾行囊的时候,赵立生已经知道这一次去的地方肯定会很远。

  因为军需官来连队分发了毛毯,和这些一直在锡兰当兵的人听说过、没见过、更没穿过的羊毛呢子军装和裤子,还有一条制式的亚麻和棉线混纺的裤衩,甚至还发了一双在这边压根穿不着的皮靴。

  “把这些毛毯和秋季军装都打包好,下午一点半登船。”

  连队长官下达了命令,赵立生看着这条毛毯和呢绒军装,啧了一声和同伙道:“看来咱们这一次去的地方够远的啊?这是要去哪?我从苏北跑出来,已经多少年没见过这么厚的衣裳了。”

  连队的大部分士兵,对秋季衣裳并不陌生,他们在逃亡南洋之前,多数人即便没有,却也见过。

  一晃这些年过去,这些其实多是黄淮流域的士兵,竟然已经忘了冬天其实是有雪了的。

  枢密院总参谋部的军官多数也没去过欧洲,只能从他们接受的通识教育去理解世界。

  他们知道好望角和南大洋和北半球是春秋颠倒的,也知道直布罗陀的纬度和新乡差不多。根据大顺的气候推测,那里肯定挺冷的,最起码锡兰这些军装是裤衩的装配,感觉去新乡过冬是不太行。

  总参谋部的后勤局是刘钰当初专门为跨大洋作战准备的,这些基本的物资准备要是都做不到位,那是要掉脑袋的。

  这一次为前往直布罗陀的营队,都配发了毛毯和粗呢子军装。除了看着纬度猜气温的原因,还有就是大顺鲸海公司的毛皮,大量往欧洲销售的缘故,根据推理他们猜测要是欧洲热的跟锡兰似的成天穿裤衩,估计这毛皮也不能这么大的销量。

  这些毛毯和粗呢子衣裳,让这些士兵产生了一丝对遥远地方的幻想。虽然他们大部分人都见过雪,但这么多年没见过了,这时候再看到这种为了有

  请收藏:https://m.bis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