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二五章 迁徙路(七)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多次改革,包括动的最厉害的王安石的改革、大顺早期的不行八股而以策论政论等等。

  私塾先生自己是不可能继续参加科举的,所以科举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他并不抵触。关键是,得有“科举”这个东西。

  相对于其余迁徙者更关注税率几何、劳役几许,他还是更关注教育、考试等方面的政策。

  私塾先生的这种关注,很快就得到了回应。

  几天后,私塾先生便接到了通知,让他前往枫林湾。

  枫林湾暂时作为这里的“郡治”所在,各种非农业移民,暂时都会全部安置在那里。

  到了那边后,接待他的,是一群官阶不高的官员。他是秀才,总还有个见官不拜的特权,对面的态度也没有那么高傲。

  私塾先生以为是来讨论学校的事,猜测这些人可能就是将来这里的学政官员?

  但对面开口问的问题,便让私塾先生打消了这个念头,觉得今天这事貌似有些麻烦。

  “先生读过圣贤书。只是不知可曾和耶教有所接触?可有了解?”

  在大顺禁教的风波下,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可实际上回答起来却不简单。私塾先生忙道:“朝廷禁教,我不曾接触过。二则圣朝自古用圣人之学,焉用西洋教统?”

  “不知几位大人……所为何事?”

  为首的一个官员笑道:“先生也不必紧张,只是问问。因为有件事,恐得征召先生,为国效力。”

  私塾先生先听到耶教事,又听闻征召为国效力等字眼,心道却不知道我能做些什么?监察信仰?捣毁淫祀?亦或者是教化当地土著与耶教相争?

  如此想着,对面也没卖关子,为首的那个官员说的也很直接。

  “这事儿吧,论起来是正事,但只是手段有些……不正。先生想来知道周郑交质的事。这事有点类似。”

  “按道理来说,或言正途,所谓: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

  “但实际操作起来,总归和现实是有矛盾的。”

  “简单来说,朝廷要在大山以东,据此数百里之外,设置一卫所。那里正是和法国人交界处,法国传教士深入森林草原,当地土著多有信奉天主的。”

  “所谓交质,便是朝廷要扣押一些人的孩子作为人质。一是附近原住民家庭的子嗣,二是去往那里垦荒的家庭的子嗣。”

  “当然,说是作为人质,也不过是叫他们在学堂读书。既是要读书,那么不免要各个学问都学。天文地理、算数农工,还有古圣之言。”

  “我们实学派的人,先生想来也知道,对先贤之言,不过略知一二。纵有课本,但其中诸多典故、细节……兴国公之前曾戏言道,固然说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是个无甚大用的事;但若读辛稼轩词,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的,多半比不知道茴

  请收藏:https://m.bis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