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7章 打牌和说书更配哟_奥术之语言学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7章打牌和说书更配哟

  罗兰大受振奋,继续看了下去。

  它回顾和总结了亚特莱茵的魔法咒语发展历史,涉及到多个时代,以及各大位面、世界的咒语学,并尝试从语音学和音系学的角度总结其规律,更进一步深入探索与咒语学相关的成果。

  一直以来,奥术界都有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它就是,所谓咒语,所谓魔法意义的指向……

  究竟和“灵魂”有没有关系?

  你这样念咒,是没有灵魂的!

  你这是鹦鹉学舌,不魔法的!

  你对玛那说话,要带有感情……

  从炼金学派或者魔导学派的角度来看,它是“念咒语需不需要投入感情”,又或者“播放音频”、“人工合成语音”,能不能拟态人类的咒语。

  从魔法学派的角度来看,则是咒语和魔力(精神力混合玛那所形成),究竟哪个才是法术的本质要素。

  “凭什么,语言具有魔力,念咒就能施法?

  按照一般的说法,是沟通了魔力之源,引起玛那共鸣。

  但是,这只不过是阐述了现象。

  它并不涉及到本质。

  学徒生们在魔法学院里面考试,遇到填空题,可以不假思索这样去回答。

  作为奥术师,我们不禁要问一句。

  为什么?

  为什么咒语能够引起玛那共鸣?

  具体怎么引起共鸣?

  它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这些是咒语学最根本的问题。”

  露妮芙丝在书中如是说道。

  “基于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尝试着追溯魔法咒语的发展历史,结合精灵族《精灵之歌》、《魔龙的咏叹调》、《妖精之歌》、《风之诗》等前人著作,对其进行断代,划分……

  大致上,可以认为,魔法咒语拥有五种调式,咏叹调,咏唱调,宣叙调,提示调,重唱调。

  其一,咏叹调,又称礼赞调,是最初的调式。

  几乎所有古老魔法,都是从咏叹,礼赞开始。

  人们将玛那视之为神灵的伟力,以近乎祈祷的方式,饱含激情的咏唱。

  其二,咏唱调,这是人们发现魔法咒语的基本规律之后,进行更进一步规范和总结之后所形成的调式,具备一定文学性。

  这两者都有一些共同特征,我在此列举几个实例:

  飞扬于高天的风之精灵啊,请听从我的号令……(巴拉巴拉巴拉……)

  (注:这里说的其实就是早期网络小说,非常非常长的那些长篇诗歌一样的咒语,有些长达几十万个音节,要唱几天几夜,通常用于禁咒。)

  其三,宣叙调,相对而言,务实,简洁的咒语,魔法时代的产物。

  列举如下:

  呼啸之风,从吾之手指涌出,听我号令,让一切瞬息之间化为灰烬。

  旋风之舞,听我号令。空气在吾手中汇聚,形成强大的风暴,将周围的一切卷入其中。

  其四,提示调,更进一步简化,魔网初步成

  请收藏:https://m.bissf.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